原标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刘澎——
装修、染发等环境污染可诱发淋巴癌
专家提醒:装修后味道散了不代表无甲醛
恶性淋巴瘤起源于造血免疫系统的实体肿瘤,是我国常见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据悉,我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8.4万人,死亡人数超过4.7万人,并且发病率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恶性淋巴瘤已成为发病率增长最快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对此,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刘澎教授表示,淋巴癌的发病与众多因素有关,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环境污染,如汽车尾气、装修化学染料等都可能导致基因变异而形成淋巴癌。专家提醒,装修后味道散了不代表无甲醛,应警惕生活中潜在的环境污染。
装修、染发等
环境污染为诱因
曾有一则新闻引起不少人的关注,90后女演员因罹患淋巴癌去世。这名年轻的女孩在努力打拼为父母买了一套房子,却因为入住太早,因甲醛中毒引起了淋巴癌,最终付出了生命。那么,甲醛真的这么可怕吗?刘澎介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致癌物质按照危险程度分为4类,其中甲醛被归入1类致癌物,属于对人体有明确致癌性的物质或混合物。甲醛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但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装修后有异味是很正常的,因为各种装修材料和家具、窗帘都在挥发污染物。除了甲醛外其余主要的污染物还有苯、甲苯、二甲苯、氨、氡、TVOC等。家里有气味不一定就表明甲醛超标,家里没有气味也不代表就一定不存在甲醛超标的情况。但是无论有没有气味,最安全的做法是请专业人员来检测,以及做好通风、清洁等工作。
刘澎指出,城市淋巴瘤比例上升有五大原因:一是病毒感染。二是精神心理长期处于巨大压力之下。三是房屋装修中,一些苯类化学涂料的扩散和淋巴血液系统的疾病相关;染发剂等与淋巴瘤的发病率也有一定的联系。四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好咸、喜吃海鲜制品、腌熏制品,与胃部淋巴瘤的发生也有关系。五是人长期处在电磁辐射、手机辐射当中,容易诱发恶性淋巴瘤。同时,大气污染、工业废气的排放,也都有可能引起肿瘤的发生。
专家提醒,要尽量避开有害化学物质的接触,如尽量不要染发,装修好的新房要延长通风时间,装修材料要选择国家认证的环保材料等;正确使用手机、电脑、家电,不要吃腌制霉变食物,合理搭配饮食对增加自身的免疫力很有帮助。
长期压力大、熬夜
易惹淋巴瘤
淋巴瘤的早期表现隐匿,不易察觉。淋巴瘤最明显的症状是无痛性的淋巴结肿大,锁骨、颈部、腋窝是最常见的部位,这些部位如果出现淋巴结进行性肿大,又没有疼痛等感觉,经过抗炎治疗后,淋巴结没有消失反而继续肿大,这时就要高度怀疑为淋巴瘤。刘澎提醒,如果出现长期低热、周期性发热,伴有皮肤瘙痒、多汗以及淋巴结肿大等情况,那么更应及时到专科医院检查。
肿瘤的产生内部因素主要是人体的基因的不稳定性,淋巴瘤也不例外。但与此同时,也会存在一些外部诱因。“最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问题,当人体免疫力下降,产生肿瘤的可能性也会上升。”刘澎说道。生活中很多不良习惯都可能为淋巴瘤的发生埋下隐患,比如熬夜、长期劳累及压力过大等。刘澎进一步解释说,淋巴系统是人体重要的防卫体系,能够制造白细胞和抗体,滤出病原体,参与免疫反应,抗击外来病原时会造成大量的消耗,一般会在夜晚人体睡眠时进行恢复,熬夜、睡眠不足是免疫恢复的最大障碍。另外,年轻人的免疫系统处于发育过程中,需要不断适应外界的变化,身心疲劳、重压状态下,免疫机能会大大削减,同时过度劳累还会导致血液透支,由于某种代偿机制,淋巴系统需要自动调节补充,导致淋巴无限增生,加大癌变风险。
淋巴瘤治愈率在50%以上
患上淋巴瘤就无药可治吗?刘澎表示,淋巴瘤有近100种不同类型,大致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和霍奇金淋巴瘤两类,霍奇金淋巴瘤的五年生存率为80%以上。而在我国比较高发的淋巴瘤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约占所有淋巴瘤的30-40%,而治愈率也在50%以上。
刘澎认为,要想获得淋巴瘤的良好治疗效果,首次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除了早发现、早诊断外,初次治疗的分型是否准确、治疗是否规范等都决定了淋巴瘤能否得到治愈。淋巴瘤因病理类型和分期不同,治疗的方式也各有不同,但主要以化疗、生物靶向治疗和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当然,经过正规治疗后,肿瘤得到完全控制、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仍面临肿瘤复发的风险。特别是治疗后的1-2年,故定期随访复查必不可少,其包括常规体检、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淋巴瘤的复发率高达约30%,一旦复发,增长速度非常快。患者前两年每3个月复诊1次,后3年每半年复诊1次,如果不明原因出现上述症状,也应及时就诊。
■专家简介
刘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血液科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肿瘤防治联盟淋巴瘤专委会主任委员,上海市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委会委员。2003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得内科学博士学位。2006年12月至2009年6月在美国MayoClinic(梅奥医学中心,2014-2015美国医院排名第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年9月以“复旦大学校聘关键岗位”引进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任血液科主任。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等科技奖励。以通讯作者及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0篇,论文被Naturecommunication及PNAS等权威杂志引用。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擅长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淀粉样变性、白血病及各类贫血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在国际上首先推动“基于M蛋白血症的多发性骨髓瘤筛查”项目;在国内率先推广“多发性骨髓瘤和淋巴瘤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显著改善相关患者的疗效和生存。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少儿英语教育论坛|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陆家嘴金融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09001|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声明:
• 在本网站刊登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美术设计、程序及多媒体等信息,未经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获得著作权人合法书面授权的,必须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使用时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果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新民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您若对稿件处理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新民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22899999 传真:021-62677454
邮箱:稿件处理 处理时间:9: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