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表明,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第一大致死的原因,其中心肌梗死又是导致人口死亡的第一大病因。然而,在我国,心肌梗死死亡一半以上发生在院外。“患者就诊延迟,是心肌梗死急救面临的严峻挑战。”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心内科主任陆纪德主任医师表示,对于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抢时间等于抢生命。据了解,自2016年公利医院成立胸痛中心后,从患者发病、120转运到入院后影像检查、紧急抢救等过程都实现了救治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
不让院前延迟成心梗救治“痛点”
半夜发病第二天就诊、周末发病周一就诊、老人发病等子女请好假再就诊……如今,得了病还硬撑着的人并不少。“我国心肌梗死救治院前延迟时间平均为5-8小时。”陆主任介绍,我国每年新发心梗60万例,死亡率高达30%,有效救治率仅为5%,其中院前救治的延迟是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心梗发生后,心肌坏死数量与发病时间密切相关,发病20-30分钟,心肌即有少数坏死,随着时间的延长,心肌坏死面积逐渐增加。从发病到疏通血管,心梗的黄金救治时间应控制在2小时内,超过这个理想时间段,即使手术成功“活下来”,心脏功能受损,患者的愈后也并不理想。
据了解,国际上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规定,患者从进入医院到球囊扩张开通血管应低于90分钟。而在世界发达国家能符合这项要求的医院也只占大约50%,国内则连三分之一都不到。传统的心梗救治模式需经过院前急救、转运、进急诊室检查再进心内科病房,病房医生做出诊断,再与家属谈话进入导管室等一系列复杂流程,患者死亡风险大大增加。
院前“一包药”
无缝对接院内诊疗
陆纪德主任提到,挽救心肌梗死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尽可能缩短首次医疗接触到急诊手术血管开通的时间。2012年,公利医院专门成立了胸痛中心,以经验丰富的心内科、急诊科医师和120院前急救人员为核心,联合胸外、呼吸、放射、检验科等相关科室,依托仁济医院胸心外科,并整合周边8家基层医院,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诊断和救治流程,特别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方面,患者从进入医院到开通血管平均时间在60分钟以内,死亡率低于5%,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针对自行前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患者,公利医院心内科团队会根据病人的状况来判断需要的治疗方案,开辟从抢救室到导管手术室的绿色通道,从诊断到会诊、手术等,缩减了大量中间环节的时间。陆主任说:“将宝贵的时间全部花在患者的治疗上,如果病情严重,则先手术后缴费。”
另外,急救车也是缩短“院前延迟”的重要环节。对于120转送的病人,胸痛中心通过与浦东新区120急救中心及基层医院建立胸痛中心微信群,将院前心电图及病人信息实时传输,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到”,在救护车上或在基层医院即可完成会诊并明确诊断,实现了院内绿色通道与院前急救系统的无缝连接。
“一旦被诊断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救人员可立即启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缓解症状,为患者争取时间;同时,在院内胸痛中心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提前做好抢救前的一切准备,及时启动导管室。这样,当患者到达医院后,可绕开急诊,直接前往导管室接受手术,从而大大缩短了患者从进入医院大门到球囊扩张的时间。”陆主任说,各国指南均指出,抗血小板药物使用时间的早晚,将直接决定患者救治的效果甚至成败。从患者等药变成药等患者,这个流程上的小改变,将心梗患者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时间平均提前了30分钟~1个小时。
牢记心梗急救两个“120”
据悉,11月20日是我国的急性心梗救治日,正是希望公众牢记心梗急救的两个“120”: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把握黄金救治120分钟。
陆主任强调,疏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让心脏重获血液供应,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他呼吁,普通心绞痛一般不会超过一刻钟,经服药或休息后症状可明显减轻。若出现胸痛加剧或持续时间超过20分钟,应引起足够重视。首次突发胸痛或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出现改变都属于不稳定表现,一定要及时前往医院救治。
此外,发生心肌梗死时,部分患者不会感到胸痛,而是表现为上腹部、肩部、背部疼痛甚至是牙痛、头痛,因此高危人群及已发生过心梗的患者更要对这些“敏感区域”的疼痛格外警惕。
■专家简介
陆纪德
主任医师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公利医院心内科主任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工作,擅长急性冠脉综合症、急性心衰等心血管病急、危重病人救治,难治性高血压、顽固性心衰等疑难病例的诊治,在冠脉介入、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心血管介入技术方面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