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体检季,不少人看到体检报告上写着“阴性”、“未见异常”,就放下了心。近年来人们已经把每年的健康体检作为评价自身健康状况的途径和依据,多数人会理解成——各项指标正常就是健康人。其实不然,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健康体检科主任谈钧佩表示,其实现在大部分的体检指标是根据疾病标准而非健康标准来定,体检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状况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未发展至疾病,却不能说明身体是健康的。因此,专家提醒,应重视体检报告上“随访”或“进一步检查”等字样,及时排查疾病。
指标处于“临界值”
警惕隐性疾病
66岁的老王平时非常注重健康,每年都会去体检,年年指标都在规定范围内。但今年的体检报告却查出,老王患上了糖尿病。他十分疑惑,明明一直都很健康,怎么说得病就得病了?对此,谈钧佩认为,疾病都是有发生、发展过程的。目前,医疗的水平还不足以能够发现所有的疾病。在体检当日,即便已经患有某种疾病,限于目前的医学水平和所选择的检查项目,也不一定能够查出来。因此,体检报告中没有指标“异常”并不代表“完全健康”。
很多疾病都有一个潜伏期和“窗口期”,在此期间是很难确诊的。此外,如老王等人群可能本身就是亚健康状态,各项指标虽在正常范围内但已接近疾病的临界点,就需要认真关注避免向疾病方向发展。如空腹血糖接近临界值的人可能是隐性糖尿病患者,不一定要吃药治疗,但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运动量。许多市民平时经常在家测量血糖,谈主任提醒,当市民在家测量血糖超过6mmol/L就应到医院进一步检查。“越早期进行干预,其发展为疾病的速度越慢,更进一步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切忌恐惧“阳性”指标
应定期随访
同理,“阳性”并不等于有病。谈钧佩指出,结果呈“阳性”或异常,说明某项指标不在正常范围内,这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如不少脂肪肝或饮酒过量的人,可能会出现“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达不到疾病的标准,注意休息,增加营养就有可能恢复。
“目前的检测方法、检查手段有限,结果出现‘假阳性’的现象也存在,需要医生结合临床症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谈主任提醒,在对待“阳性”结果时,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保证定期复查,避免重大疾病的出现为目的。特别是已经有的异常,一定要加强健康管理,监控必要的指标。
此外,近年来,各种结节,尤其是肺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作为我国肿瘤发病率第一位的肺癌,不少体检查出肺结节的患者都十分担心,肺结节是否会变成肺癌几乎是所有肺结节患者最想知道的问题。“其实患者无须过于担忧,很大一部分肺结节都是良性的。我们体检医生一般会建议患者到专科医生那里再进一步诊断,来排除癌变的可能。另外有一点很重要,此类患者一定要保持定期的随访,至少一年一次,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三个月一次检查,以便医生随时观察结节的发展情况。”谈钧佩建议,由于肺癌的高发及其难治性,40岁以上人群最好进行一次肺部CT,尤其是有吸烟史、家族病史的人群更应定期检查。
体检是疾病周期
全程管理第一步
检后并不代表着结束,而是帮助老百姓进行健康管理的另一个开始。谈主任介绍,健康管理首先要做一个准确的身体检查(信息收集);其次,要对体检结果做客观的评估,指出各类疾病的风险因素(风险评估);最后是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干预(健康干预)。因此,体检结束只是刚刚完成了健康管理的第一步。而为了帮助市民更好地“防病于未然”,体检报告的专业解读、基于历年健康档案的健康风险评估等措施,能够让市民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目前身体所处的健康水平、未来可能患各类疾病的风险,以及应该如何科学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等。
“中山—徐汇医院医联体”发展至今,依托于中山医院,徐汇医院体检中心获得了综合发展。院内所有仪器设备随时对体检中心开放,保证体检质量的同时,更能帮助患者发现问题。在查出疾病后,体检中心可帮助患者及时联系相关科室进一步检查、诊断,如有需要还可转诊至中山医院,为患者省去了大量奔波时间、精力,最大程度做到早期发现、尽早治疗。
■专家简介
谈钧佩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健康体检科主任
1990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毕业后于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临床一线工作20余年,长期在健康体检科工作。曾担任儿科行政副主任、门诊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管理经验
其领导的健康体检科是区域内规模较大的健康体检科之一,已连续四年(2014年度、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荣获上海市健康体检质控督查“优秀单位”称号,多次获得市、区级领导以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嘉奖
擅长健康体检的行政管理、检后咨询及健康管理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