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春季来临,申城气温忽高忽低,引发“心梗”患病小高潮。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心内科宋贺主任医师表示,春天是急性心梗高发期,特别是每年2~4月份,而“倒春寒”的冷空气正是促发心绞痛、心梗等心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她提醒,一旦发现有胸痛、胸闷症状时,千万不要强忍而错过最佳抢救时间,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早期救治可大大减少死亡率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气温忽上忽下 或诱发心血管疾病
温差大是季节交替容易引发冠心病的一大原因。宋教授表示,尽管上海早已进入春季,但是天气变化无常,时而阴雨连绵,气温骤降,时而晴空万里,阳光灼热。这忽冷忽热的气温变化更易诱使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发作。
据了解,忽凉忽热使人体血管时常处于从扩张到相对收缩,又从收缩到扩张的状态,这对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是一种健康威胁。而且,在天气凉爽时,一些心血管病患者会放松警惕性,日常起居和服药失去规律,遇燥热天气再度来临,容易导致疾病急性发作。
除了气候因素外,吸烟、超重及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持久的精神压力、久坐等不良生活方式都是诱发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原因所在。
宋教授建议,这一时节,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饮食上可多吃些优质蛋白质,如鱼虾禽类瘦肉,同时还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小白菜、芹菜、西红柿、猕猴桃、苹果等。早锻炼时间不宜过早,在太阳初升后出门为宜。晨练前宜喝一点热饮:牛奶、蛋汤、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运动量不宜过大,要适度,微汗,以身体不感觉疲劳、很舒适为度。
胸痛出冷汗或是心梗前兆
“胸痛是一种很常见但又非常可怕的症状,引起胸痛的原因和疾病有很多种,有的是致命疾病的症状,有的却只是一过性的症状。”宋教授说,是否能快速准确地对其诊断显得十分关键。“高危的胸痛,最常见的就是会引起心肌梗死。”
宋教授指出,在所有因急性冠心病发作死亡的患者中,死于救护车内或急诊室的患者所占的比例居高不下,特别是年龄在25~44岁之间的中青年患者院外死亡的比例更高。这说明45岁以下的患者对急性心梗发作前的先兆和急性发作的症状认识不足,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研究发现,在心梗患者中,部分人在发病前的几个月至数周内可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出冷汗、恶心呕吐或短暂失去意识等症状。宋教授强调,一旦出现这些情况要及时去医院诊断治疗。急性心梗患者若能及早发现先兆并得到及时处理,就能有效降低死亡率。另外,中青年人更要加强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控制,不熬夜,不吸烟,限制饮酒,控制体重,同时应提高对急性心梗发作先兆的认识。
然而,即便排除了高危胸痛,低危胸痛里也同样有稳定性心绞痛、不危险的肺动脉栓塞等等。这些病因在当下或许不危险,但如未能识别而针对正确处理,那病人的长期预后就会变差。因此,宋教授强调,应针对稳定性心绞痛等进行规范处理,才可能降低未来高危胸痛风险。
心脏病患者出行要随身带药
“胸痛时要记得猛烈咳嗽”、“用拳头击打胸口”……有些冠心病患者往往热衷于搜寻突发病症时的所谓急救方法。对此,宋教授认为,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是首当其冲的自救措施。她强调,冠心病患者或冠心病高危人群应熟悉自己的病情状况,贴身携带急救药物。
由于高危胸痛,如急性心肌梗死的救治必须争分夺秒,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的2小时内,俗称“黄金120分钟”,所以外出游玩时一旦出现急性胸痛、胸闷或胸部压榨感,尤其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要立即拨打120,就地平躺休息。宋教授说:“冠心病患者要牢记,万一疾病发作应立刻停止活动。平时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的体力活动、情绪激动、饱餐等。”
在宋教授看来,没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很难在现场及时判断病人的病情,错误操作更易误事。她建议,若遇到心脏病突发的患者,应立即拨打120,让专业医生前来急救。在医生到来之前,身边的人可以做一些急救工作,让病人就地平躺,切忌挪动病人,如果病人嘴里有呕吐物,应把他的头偏向一侧,并将呕吐物从嘴里抠出来,避免病人发生窒息,同时安抚病人不要烦躁。
■专家简介
宋 贺
上海远大心胸医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东南大学医学院,医学系。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委员,在国家级杂志及核心期刊发表医学论文二十余篇,医学著作两部,在郑州大学附属医院工作二十余年,学科带头人,对心血管疾病有较深研究,尤其是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内科急、危重病人的抢救及疑难杂症等。
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医学著作二部,主持科研项目二项,科研成果二项。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