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网健康频道 > 2017改版新增节点 > 新民惠 > 正文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刘志文—— 并发症才是糖尿病的隐形杀手

来源:新民晚报数字报     编辑:严巍琦     2019-10-23 15:46 | |

  都说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刘志文表示,的确如此。糖尿病患者长期未控制好血糖,就像是把全身器官、血管浸泡在糖水里,如此一来身体容易失去正常功能,产生并发症,包含大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神经病变。其中,大血管并发症不仅是所有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也是造成糖尿病患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稳定血糖、血压、血脂等多方面指标。

  大血管病变

  是糖尿病“第一杀手”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病,其并发症以慢性病较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大血管病变、微血管器官病变等。刘志文介绍,大血管病变主要涉及两个器官:大脑和心脏,比如中风、冠心病、心梗等;微血管有两个部位:眼睛和肾脏,眼睛有眼底病变,可逐步造成视力、视野障碍,甚至失明;肾脏病变最终造成肾功能不全。

  在所有的糖尿病并发症中,大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杀手”。调查资料显示,约80%的成人糖尿病患者会发生大血管动脉粥样硬化;50.45%的糖尿病患者因心血管并发症死亡,心血管死亡导致了整体2型糖尿病患者预期寿命的降低。

  早期的糖尿病并发症如动脉粥样硬化,可使用B超检测颈动脉或其他大血管部位,来判断血管是否有增厚、斑块和狭窄。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心脑血管病早期没有症状。由于同时患有神经系统障碍,即使有心绞痛,也没有疼痛的感觉。明明缺血,但不感觉疼;明明有心梗,却没有症状。

  血压总不稳

  竟是内分泌“惹的祸”

  42岁的李女士患有高血压2年多了,时常感到下肢无力。李女士最近测量血压最高时达200/110mmHg,她立即来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发现,她患有内分泌性高血压,不但血压高同时伴有严重的低血钾,右侧肾上腺还有一个肿瘤。对此,刘志文解释,患者正是因右侧肾上腺的肿瘤持续分泌一种叫“醛固酮”的特殊激素,从而导致她出现高血压和低血钾的情况。针对此类患者,通过腹腔镜摘除肿瘤后,部分患者完全可以治愈,否则即使按时服用降压药也无法稳定血压。

  刘志文指出,大多数高血压的原因不明,被称为“原发性高血压”,但大约有15%的高血压是可以找到原因的,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病因是肾性高血压和内分泌性高血压。所谓内分泌性高血压,是由于体内内分泌腺体或细胞出现了问题,不恰当地分泌了过多能够引起血压升高的激素,如:醛固酮、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糖皮质激素等导致血压升高。

  但此类高血压患者,早期往往症状隐匿,十分容易漏诊误诊。因此,把内分泌性高血压的患者从高血压人群当中筛选出来并给予最合适的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疾病给患者带来的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如果发现血压不稳,且降压药效果甚微,应及时到内分泌科就医。对于内分泌性高血压,只要发现及时,在高血压导致脏器损害以及血管硬化前去除病因,血压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甚至可以治愈。

  八类患者警惕内分泌性高血压

  刘志文建议,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存在以下情况,就应警惕为内分泌性高血压。

  ◎一是青少年儿童或青年人高血压。特别是发育迟缓、面色绯红、汗毛多且个子不高的小胖墩,以及近期明显怕热、多汗、消瘦或不明原因出现怕冷、乏力、懒动现象的青年人。

  ◎二是伴有上述内分泌性高血压的特殊表现,如肢体乏力伴低血钾、突发性高血压、肥胖及肢端肥大,皮肤紫纹等等。

  ◎三是提早出现(小于45岁)心脑血管疾病病史。

  ◎四是常规降压效果不好,两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依然不能良好控制血压或血压水平波动大。

  ◎五是有高血压家族史。

  ◎六是伴有性发育或体格发育异常,如成人后鞋袜手套等尺码仍在增大者等。

  ◎七是高血压患者影像学检查无意中发现有垂体瘤、肾上腺肿瘤或甲状腺肿大等,需分别对这些腺体的功能进行评估。

  ◎八是高血压伴有其他内分泌症状或体征。

  预防并发症

  “三高”都要控制好

  为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刘志文建议,监测血糖不仅仅指测定手指血糖,还包括检查糖化血红蛋白,后者需要去医院抽取静脉血检查。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宜控制在4.4~7.0mmol/L,非空腹血糖宜<10.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宜<7%。

  其次,高血压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或伴发病之一,控制高血压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和发展的风险。血压控制(将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会大幅度降低糖尿病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病变的风险。另外,控制高血压和蛋白尿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也具有重要意义。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糖尿病血脂紊乱防治的首要目标,生活方式调整和他汀类仍是糖尿病血脂紊乱治疗的基石。长期严格将LDL-C控制在2.6mmol/L以下,甚至高风险大血管事件发生者控制在1.8mmol/L以下,将会大幅度减少糖尿病大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心血管病死率。

  除了以上因素,肥胖、吸烟、饮食不规律、睡眠不好等也是引发糖尿病和并发症的因素。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健康的心态,同时要配合医生积极治疗,全面达标就能远离并发症!

  ■专家简介

  刘志文 主任医师

  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徐汇医院内分泌科执行主任

  参与“十五”、“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国家科技部子课题2项,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所联合课题2项、主持上海市卫计委课题1项,上海徐汇区卫生局课题2项,发表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近30余篇,SCI论文10篇。

  主要研究方向为糖尿病的大血管并发症。擅长对糖尿病、痛风、血脂异常、肥胖症、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的诊治。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