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已过半月,今年的“秋老虎”格外凶猛,闷热潮湿的天气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心脏缺血、缺氧反应加重会导致房颤等心律失常和血栓类疾病的高发。同时立秋之后,早晚温差加大,除了防暑,也要注意不能着凉。因为防暑时也在不知不觉对心脏进行“冷刺激”,例如吃冷饮,吹空调,洗冷水澡等,这些冷刺激,也很有可能成为增加房颤等心脏疾病发病的诱因。
什么是房颤?
“房颤”很多老年人都知道,因为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很高,随着年龄增长,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的人群患病率接近1%,按此计算,中国的房颤患者高达1300万。
想要了解房颤,要先知道心脏的结构。心脏是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的“泵”,由心房和心室共同组成,而且各有两套,分别是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泵血的过程中,全身的血液回到心房,心房把血挤到心室,然后心室迅速地把血泵到全身。在这个循环过程当中:如果心室出现停顿,血液就无法流遍全身,人可能就没命了;如果心房出现问题,虽然不会立刻致命,但心脏这个"泵"也坏了一半了。举个例子,如果把手捏紧拳头再放松的过程想象成心房肌肉收缩及舒张,那么房颤发作时手就像在颤抖,并没有松捏拳头,也就没有收缩功能了。
房颤有什么危害?
数据显示,房颤患者的心房率能达到惊人的350-600次/分(正常情况下为60-100次/分),如此超负荷的运转对心脏的损害非常大。更重要的是,房颤的危害不仅仅局限于心脏,其并发症更加凶险难防。房颤会引起脑梗死及其它脏器血栓,可使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增加2倍,而且由房颤引起的脑梗死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
※1、降低生活及工作质量
一般房颤患者会有心悸、头晕、气短等症状,心功能比较差的尤其明显,基本的日常生活都不能维持。症状严重者会出现乏力、呼吸困难、晕厥等症状,有潜在心功能不全者还会引起急性肺水肿。
※2、引起脑梗死及其他血栓
房颤患者的中风发生率比正常人要高出十几倍,因为房颤时心房收缩能力大大降低,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左心房内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以随血流到达任何部位。其中,最多见的是跑到大脑,堵塞动脉导致脑梗死,从而造成偏瘫甚至死亡。当然,也可以栓塞内脏动脉引起脏器坏死、栓塞眼动脉引起失明、栓塞冠状动脉引起急性心肌梗塞,栓塞肢体动脉导致截肢等。
※3、引起心衰等其他心功能疾病
房颤时间长了会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致心功能不全;另一方面因心房心室之间收缩的不协调,可致心脏的射血能力降低30%。如原来就有心功能不全,病情就会明显加重,乃至心力衰竭。同时心力衰竭又使心房压力升高及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心房纤维化,促使了房颤发作,形成了房颤与心衰相互促进的恶性循环。
※4、引起痴呆等脑部疾病
房颤和痴呆也有一定的联系,房颤引起的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和血管性痴呆。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仅身心受害,还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5、直接增加死亡率
许多研究表明,房颤是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在没有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房颤可使死亡率增加1倍。合并心衰时,房颤患者比正常人死亡率男性增加2.2倍,女性增加1.8倍。房颤所致的脑梗死具有“三高”的特点,即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第一年死亡率高达50%;严重致残率高达73%;累计复发率6.9%。
房颤如何预防?
房颤固然可怕,通过生活和医学的合理干预,可以达到一定的预防效果。以下五点供大家参考:
▲1、定期查心电图
▲2、控制“三高”与原发病等高危因素
▲3、良好的生活方式,少食用刺激性食物
▲4、合理锻炼身体
▲5、保持愉悦的心情
有一种简单的辨别房颤的方法就是搭一下脉搏,如果脉搏变成了又快又不整齐的(当然也有少数不快的),就像“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这时候请您不要犹豫,一定要立即去医院就诊。
房颤该如何治疗?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2个方面:药物治疗与导管消融治疗。由于房颤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患者各自的身体状况存在差异,目前市面上供选择的药物并不多,所以药物治疗相对针对性差且无法根治。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导管消融术已经成为治疗房颤的主选方案。导管消融治疗和药物治疗相比,可以降低房颤患者脑梗死发生率和高达正常人2倍的死亡率。自1998年10月在全国率先开展房颤的导管消融起,上海市胸科医院刘旭教授作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带领团队完成的射频消融的例数和质量,无论在国内外都名列前茅。
最后提醒大家在这个季节一定需要多加注意身体,谨防房颤危害。如果发现心脏相关有不适,应及时前往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刘旭教授一直强调房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是在阵发性房颤往持续性房颤发展的时候,一旦错过之后,治疗起来将会非常棘手,而且凶险的并发症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降临。所以重视房颤,及时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为广大病患提供帮助,刘旭主任将于9月11日(周五)上午8:00-9:00,在上海市徐汇区淮海西路241号胸科医院门诊楼4楼5号诊室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服务,有需要的市民可带相关病例前往。
刘旭
上海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交大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
✎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