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阻肺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是呼吸系统疾病中常见疾病之一,患病率和死亡率始终居高不下。在“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中,慢阻肺已被国家列为重点防治的疾病,为此,上海远大心胸医院呼吸科专家卓安山主任特别提醒:人们要提高对慢阻肺的认知,加强对慢阻肺的早期筛查!
何谓慢阻肺?
卓安山主任解释道:“慢阻肺全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它的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和相应的呼吸系统症状,其病理学改变主要是气道或肺泡异常,这种异常改变通常与长时间暴露于有害颗粒或气体相关。持续的呼吸道症状主要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急和呼吸困难,有时可能伴有喘息。气流受限主要通过肺功能检查才能证实,肺功能检查是目前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即在吸入支气管舒张剂以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70%的则表明气流受限。”
慢阻肺有哪些临床表现?
慢阻肺的主要症状为:慢性咳嗽、咳痰、气急和呼吸困难等。
卓安山主任解释道:“慢性咳嗽是慢阻肺的主要症状,早期咳嗽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症状逐渐加重,且久咳不愈,一天之内,以早晨起床最为明显,夜间也可出现阵发性咳嗽或者排痰,冬春季节或天气寒冷时,症状会明显加重,偶尔可能出现痰中带血;慢阻肺多伴有咳痰,痰液的颜色多为白色、粘液性或者浆液性的,遇到细菌感染时,咳黄痰,痰液咳出后,症状可稍有缓解;气短和呼吸困难也是慢阻肺的重要症状,早期仅表现在活动和劳累时出现气急,之后逐渐加重,休息时也可以出现气急和呼吸困难,活动后呼吸困难是慢阻肺的标志性症状。”
导致慢阻肺的主要原因?
卓安山主任表示,慢阻肺的发病原因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主要包括两方面:即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且两者互相影响。
个体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及性别因素、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因素。
遗传因素:据临床发现,慢阻肺具有遗传易感性。其发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现象。
年龄和性别:年龄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大,慢阻肺患病率越高。慢阻肺的性别差异报道不一,但是,有文献报道,女性对烟草和烟雾的危害更敏感。
哮喘和气道反应性:研究发现,哮喘不仅可以和慢阻肺同时存在,也是慢阻肺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也参与了慢阻肺的发病过程。
引起慢阻肺的环境因素有很多,如吸烟、长期粉尘与化学物质接触、空气污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卓安山主任特别指出:“吸烟是引起慢阻肺重要的环境因素!吸烟者慢阻肺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2~8倍,且吸烟者年龄越轻,吸烟量越大,时间越长,慢阻肺的发病率就越高。有关研究发现,烟草中含有4500多种化学物质,主要含有焦油、尼古丁、氢氰酸等化学物质,这些物质被长期吸入呼吸道后,可损伤气道黏膜上皮细胞,使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自净排菌功能下降;同时又能引起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增加;还可刺激粘液腺分泌增加,诱发慢阻肺。”
4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做一次肺功能检查很有必要!
慢阻肺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最新流调发现,我国的慢阻肺病人大约在1亿左右,其中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发病率高达13.7%,慢阻肺的死因顺位,在所有疾病中排列为第六位。卓安山主任表示,慢阻肺是进展性疾病。患者会随着年龄的增加,病情逐渐加重,肺功能日益减退,轻则心慌胸闷、气急、呼吸困难,重则终身依赖氧气度日,劳动能力丧失。若能及早进行肺功能检查,慢阻肺是完全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可大大降低慢阻肺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如今,慢阻肺也被国家列为重点预防的疾病之一,希望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的知晓率,做好早期预防,守护肺健康,远离慢阻肺。
在秋冬季节,预防慢阻肺需要注意什么?
秋冬已至,也是慢阻肺发病的高峰季节。如何让慢阻肺患者安然度过这个季节?卓安山主任给出了“七要”建议:“对于慢阻肺患者,一要戒烟,并减少二手烟的吸入,减少有害气体和有害颗粒的吸入,这是避免急性加重的一个重要的措施;二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室内经常保持空气流通;三要注意加强营养,饮食规律、均衡,适当补充蛋白质;四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提高心肺功能;五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刺激呼吸道;六要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少去人员密集场所,以降低感染的风险;七要注意接种疫苗,如接种肺炎疫苗、流感疫苗,可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文/孙黎)
■专家简介
卓安山
主任医师,教授,原上海市长海医院虹口院区呼吸科主任,曾任全军呼吸专委会委员,海军呼吸专业副主委,上海市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组成员,上海市医学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
中国医科大学研究生毕业,从事呼吸病的临床诊治工作40多年。先后完成国家卫生部七五攻关课题,全军八五青年基金课题和空军九五医药卫生重点课题各1项。发表学术论著100多篇,以第一研制人获军队科技进步奖5项,其中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奖2项。
专业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顽固性咳嗽,肺部感染,呼吸危重症抢救,肺部结节和肺癌的综合治疗。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东方讲坛|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