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民网健康频道 > 2017改版新增节点 > 新民惠 > 正文

房颤治疗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来源:新民晚报数字报     编辑:严巍琦     2024-05-23 15:27 | |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这种病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和脑卒中。房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关注的重点,探讨房颤治疗的问题与挑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心房颤动的治疗现状

  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抗心律失常药物和抗凝药物来控制房颤的发作和预防并发症。抗心律失常药物主要用于控制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抗凝药物主要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脑卒中。

  然而,药物治疗的效果有限,且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此外服用药物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以了解心室率控制情况、抗凝药物剂量是否合适等。这可能会增加患者的就医成本和不便。而且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能引起心率过缓、血压下降、胃肠道不适、头痛和皮疹等副作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或停止用药。药物治疗的根本弊端是不能根治房颤:尽管药物治疗可以控制房颤的症状和心室率,但并不能根治房颤。对于一些需要进一步更好治疗房颤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非药物治疗手段。

  在非药物治疗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段:

  首先是导管消融手术,导管消融手术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心脏组织,使局部组织产生高温而坏死,从而达到治疗房颤的目的;其次是电复律,电复律通过电击使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但复发率较高;接着是外科迷宫手术,这是一种根治房颤的方法,但创伤较大,适用于特殊患者。此外,还有心脏起搏器、心脏再同步治疗等手段,这些手术在某些情况下,可用于辅助治疗房颤。

  需要特别提起的是,射频导管消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治疗心房颤动的策略与进展

  控制心室率:对于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通常需要使用药物来控制心室率,避免心率过快。常用的药物包括地高辛和β受体阻滞剂。如果效果不佳,还可以考虑使用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药物。对于心率控制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射频消融等介入手术来降低心室率。

  心律转复及窦性心律维持:对于阵发性的心房颤动,一般可以自行恢复。然而,如果24-48小时后仍未恢复,可以考虑使用药物转复或电复律等方法来恢复窦性心律。对于无法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可以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来减少心房颤动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射频消融和冷冻球囊消融等介入手术也可以用于维持窦性心律,通过消除心房颤动的触发点和维持因素来实现。

  抗凝治疗: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形成血栓并导致栓塞事件,因此抗凝治疗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是常用的抗凝药物。对于抗凝治疗的风险评估和管理,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方案。

  其他治疗方法: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新方法。通过植入左心耳封堵器来封闭左心耳,防止血栓在左心耳内形成和脱落。对于心房颤动合并其他心脏病的患者,如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等,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采用综合治疗措施。

  总之,治疗心房颤动的策略和进展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随着新的药物、手术技术和治疗方法的不断涌现,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将得到进一步提高。

  心房颤动的创新治疗方法

  射频消融导管在心房颤动的创新治疗方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射频消融术是一种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一种高频电磁波)传递到心脏组织,以破坏异常的电传导路径或病灶,从而达到治疗心房颤动的目的的方法。

  射频消融导管在心房颤动的治疗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恢复窦性心律:射频消融术能够消除引起心房颤动的异常电信号,帮助心脏恢复正常的窦性心律。这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核心目标之一。

  减少房颤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对于无法完全消除房颤的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显著减少房颤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控制心室率:射频消融术可以破坏心房内的异常电传导路径,从而降低心室率,减轻患者的心悸、胸闷等症状。

  相对安全:射频消融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在局麻下进行,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射频消融导管在手术中的具体应用包括:

  肺静脉隔离术:这是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常用方法。医生会通过导管将射频能量传递到肺静脉与心房之间的组织,形成疤痕,从而隔离肺静脉与心房的电传导。

  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对于某些患者,医生可能会采用左心房线性消融术来破坏心房内的异常电传导路径。这需要在左心房内形成一条或多条疤痕线,以阻断异常电信号的传播。

  碎裂电位消融:通过导管在心房内选择成复杂碎裂心房电图的位置进行消融,以消除引起心房颤动的异常电位。

  作为房颤治疗领域的先行者,刘旭教授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用腔内超声替代食道超声检查,并在上海率先开展房颤零射线消融手术。刘旭教授还创立了“中国Rotor俱乐部”,希望借助房颤消融病例资料库,为房颤患者的风险评估、方案制定、预后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为每一位病患制定多位一体的房颤个性化诊疗方案,建立完善的房颤服务链。

  刘旭

  上海市胸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医务工作者(2012-2014年度);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上海交大优秀博导;上海银蛇奖提名;中国Rotor俱乐部创始人。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心房颤动诊治中心主任。自199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基础和临床研究,至今累计完成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50000余例,房颤导管消融手术近30000例。


新民网出于传递健康资讯的目的刊登此文,不代表本网观点

今日热点

网友评论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您还能输入300
最新评论 [展开]

新民报系成员|客户端|官方微博|微信矩阵|新民网|广告刊例|战略合作伙伴

新民晚报|新民网|新民周刊|新民晚报社区版

新民晚报数字报|新民晚报ipad版|新民网客户端

关于新民网|联系方式|工作机会|知识产权声明

北大方正|上海音乐厅|中卫普信|今日头条|钱报网|中国网信网|中国禁毒网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ICP):沪B2-20110022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3|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9381

广电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536号|违法与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900430043|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044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90号|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0579号

新民晚报官方网站 xinmin.cn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